单纯鼓吹高产的不是好品种!反复追问产量的不是好种植户
依据是什么呢?——且听一直站在种植户立场讲线年农技指导经验的“十星科技”团队给一部分科技素质较高的种植户,慢慢道来!
单纯鼓吹高产的,不是好品种!反复追问产量的,不是好种植户!首先,任何一个品种,都有3种产量表现
第一是,审定时的产量表现。所有的品种在推广之前的审定试验中,区试和生产试验的产量表现,一般都是比“对照品种”增产几个百分点,基本上“产量都差不多”!——如果从这方面找到差距,通常要具有专业的水平,分析【增产点率】和【减产点率】等综合数据,这个,对于大多数种植户参考意义不大,略过。
第二是,育种单位或推广公司的“人造高产纪录”。这是为了推销种子的一个手段!有人不信,也有人信。言而总之,这样的产量是【超常规施肥, 超常规浇水,超常规打药,超常规管理】之下获得的——因为,这样的产量不具备【可重复性】和【可复制性】!
大家想一想:如果这个品种可以在不同的3-5个县,都有这样的【高产纪录】,或者这个品种80%以上的种植户都可以轻轻松松实现这样的【产量纪录】,是否很神奇呢?
第三是,普通农户种植出来的产量。任何一个品种,让一万人种植,就有1万种产量表现!因为,所有品种【甚至是所有作物】,产量受到天气、地力、播期、施肥技术、浇水、打药等方面的影响、而且,其中施肥方面还包括肥料的含量高低、肥料的配比、肥料的真假等问题,农药方面又分别不同的剂型、不同的种类、不同的含量、不同的混用配比等,浇水也分为早几天或晚几天,水量大或者水量小等。如此繁多的这一些细节问题,都导致产量的“千变万化”!
所以说,如果有人【单纯地向你鼓吹】什么品种高产或者向你推销所谓的“高产品种”,大家必须要冷静!不妨问他(她)3句话:
因为第二:因为审定的品种“产量都差不多”,普通农户种植,更产量高低更多的是来自“比拼”品种的是综合抗耐能力——品种的抗旱,抗病,抗倒,耐高温,耐涝,耐盐碱,耐瘠薄等等不良胁迫的抵抗能力。正如戴景瑞院士所言【抗性,就是产量】!又如河北省农科院杨利华研究员,更是“一针见血”地指出: ——有可能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的,存在潜在缺陷的品种,就是孬种。
因为第三:只有“活秆成熟”的表现才是证明“综合抗耐能力强”的结果,比如黄淮海夏玉米,“活秆成熟”的品种晚收获6天,就可以增产1/5【见附图】,这是没有一点投入的“白捡的产量”啊!
第一点,这样的种植户,他(她)不懂的前面所说的《任何一个品种,都有3种产量表现》这样的科学道理,科技素质相对偏低。
第二点,人性的弱点在作怪!——他(她)“懒于学习真正的科技”,企图“随便种上”就能非常高产!——没有,真的这样的品种!
【好品种必须好技术】,再好的品种,如果技术不配套或者技术不到位,也不会高产甚至减产的!比如中国【国宝级的玉米品种】“郑单958”20年时间在全国种植培养面积属于首位,可是,在干旱地块,在青枯病严重发生的地方,在“强对流天气”较多的县市区,表现是减产的——不如这个小区域的特定的【十星抗旱玉米品种】,【高抗病玉米品种】和【高抗倒伏玉米品种】。
但是,从2005年至2015年,郑单958全国种植培养面积从始至终保持在5000万亩以上,位居全国玉米品种面积的榜首,近10%的种植培养面积。你能说不好吗?
但是的但是:这个品种虽然好,为啥90%以上的面积,不种植这个品种呢?!——因为,适合的才是“最好的”!
2015年之后,随着审定品种的增多,满足多种需求的“细化分类的玉米品种”猛增,抗旱玉米,耐涝玉米,抗病玉米,耐高温热害玉米,早熟玉米,等等,“萝卜青菜,各有所爱”——是大势所趋。
所以说,如果一个种植户问了一句“产量如何?”——你告诉他(她),不同的品种产量高低,差距来自于品种的抗耐能力;同一个品种产量高低,差距来自于种植户的科技素质差距!
能听懂的,忽然之间明白了其中道理的,是热爱科学,尊重科学的,这样的人必定能在全村起到“榜样的作用”——良种良法配套,每一年都高产高效,能“独木成林,星火燎原”,帮助本村或周边村子的更多农民,实现“低成本种玉米,一亩增产几百斤”。甚至这样的种植户,能自己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或成立注册10万元的农业科学技术公司,依靠本县的科技服务实现“比外出打工的收入强几倍”。
如果不能听懂的,反复追问“产量如何?”的人,这样的种植户,他(她)在本村属于种什么庄稼也不如别人的人。他们是需要被【当地的种田榜样】帮扶两三年才可以的人,不适合做“科技带头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