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马大猷】当年德国新议会大厦“闹鬼”中国“声学大师”搞定
两德统一后,在首都波恩原议会大厦不远处,兴建起一座新的议会大厦。德国建筑设计师别出心裁,大厦四周全采用透明玻璃,中央议会厅像个巨大的圆柱形玻璃罩子,可以让外面的路人把里面看得清清楚楚。
1992年12月,新议会大厦启用时,出了个大乱子。当女议长西斯穆特春风满面迈上讲台,刚说了一句“女士们,先生们”,喇叭就没了声音。台下的议员只能看到她嘴巴张合,却听不清她在说什么。
经过检查,非但电源没问题、音响设备没问题、麦克风也是好的!重试了几次,仿佛“闹鬼”一样,什么样的问题也没有找出来。但同样的情况继续重演,最后、只得转场到原议会大厦继续开会。
接下来,弗朗霍夫(Fraunhofer)建筑物理研究所被委托解决这一个难题。凑巧的是,查雪琴等几位中国工程师当时正在和该所开展科研合作。中国工程师给他们出了一个方案,轻而易举地解决了问题。中国工程师的方案使用的是微穿孔板消声理论。
问题解决后,该研究所的教授福克斯博士专程飞赴北京拜访了这个理论的发明人。此后,德国工程师联合会会刊就把这个中国学者尊称为声学大师。
他就是马大猷。马大猷,小名“雄才”,祖籍广东潮阳县上寨村,1915年3月1日生于北京。马大猷曾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:“在本村我这个辈分的男性名字里,都是‘大’字起的头,其实‘大猷’也是‘雄才大略’之意。”
马大猷早年留学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,师从著名声学权威努特森教授;从那时起,他立志把发展中国的声学事业、当作毕生奋斗的目标。1940年毕业回国后,在西南联合大学教学,成为该校最年轻的教授。1943年,马大猷被美国声学会选为会士,成为中国科学家在该学会的第一位会士。
解放前,由于国内缺少实际的需求,马大猷主要是做教学工作,研究方面只限于基础问题。新中国建立后,吴大猷调入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(后来改为物理所),从事声学研究。1955年,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(后来改称院士)。
为迎接1959年国庆,北京在兴建十大建筑时,将人民大会堂的声学设计的具体方案交给了马大猷。人民大会堂的音质设计和安装,是中国声学界的第一次大工程。在这之前,声学从未在这么大的空间里得以应用。
马大猷组织北京高校、建筑、广播系统中的声学专家进行研究,圆满地完成了任务。从人民大会堂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、一直到今天,世界上始终没比它更大的会议场所;其音质设计的效果,近半个世纪过去了,仍经得起历史的考验,始终没比它规模更大的大会堂。
1966年,马大猷承担了导弹发射井吸声系统的设计。导弹发射时所产生的噪声十分强,其功率足够开动一辆卡车;马大猷牵头,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小组攻关,经过两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工作,他们写出了总结报告,递交给国防应用部门。
1975年,马大猷阐述微穿孔板理论的第一篇论文发表。按照这一个理论,人们在应用微穿孔板时不必做大量繁琐实验和计算,只需掌握三个常量,可计算出其它的变量。
2012年7月17日,马大猷在北京去世。值其忌辰,如去向马老行礼、祝安息!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吸毒艺人复出拿影帝?这是今年最大的笑线年,乌克兰战场最重要:若俄军打不过F16,台海可能失控
财联社1月4日电,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说明,随着后疫情复苏顺风减弱,全球石油需求量开始上涨将放缓。预计2024年石油需求量开始上涨为120万桶 /日,较2023年的2...
萌娃发烧生病了来医院,结果排队半小时就退烧了,网友:那回去就下次别太着急